2024年叉车行业专题研究:他山之石,以海外叉车龙头看中国叉车全球化路径

2024年叉车行业专题研究:他山之石,以海外叉车龙头看中国叉车全球化路径

1. 他山之石,海外叉车龙头启示录

1.1. 海外五大龙头企业历史悠久,规模体量大

海外五大龙头叉车企业历史悠久,产品涉及多种物流设备和服务。丰田叉车 公司至今已有近 100 年历史,是丰田集团旗下的叉车制造公司,其产品以 高质量和可靠性闻名,占领叉车市场最大份额。海斯特-耶鲁物料搬运设备 公司历史底蕴深厚,以其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展现了其强大的竞争力。三 菱叉车,凭借其专业的叉车制造技术,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德国凯傲集团和 永恒力,除了提供叉车产品外,分别以其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和内部物流业 务,为全球客户提供了高效、可靠的物流服务。这些企业不仅在本国市场占 据了龙头地位,而且通过积极的全球化战略,成功将业务拓展到世界各地, 成为叉车行业的领军企业。

国内公司的净利率水平相较海外企业处于较高水平。首先,得益于企业采 用高性价比的原材料以及其具备高度的零部件制造能力,国内叉车企业在 产品生产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叉车营业成本中原材料占比约 85%—90%, 钢铁作为最重要的原材料,其价格波动对成本影响显著。国内企业通过高效 的供应链管理和大规模采购更好地控制原材料成本,从而在价格上相较于 海外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其次,国内叉车企业在内部治理方面同样表现出色, 通过优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费用,实现了运营效率的提升。国内公司不仅对 叉车管理系统进行数字化升级,提高了叉车使用效率,同时还加强对驾驶员 的培训和监督,降低了违章操作和事故风险,进一步节约了维修费用和能源 消耗。这些优势共同推动了企业净利率水平的提升,使其在海外更具竞争力。

1.2. 启示一:中东及东南亚为国内叉车企业的竞争优势地区

叉车行业的全球布局中,中东和东南亚地区是国产叉车企业展现竞争优 势的关键区域。首先,从海外龙头企业的市场布局视角来看,中东及东南亚 地区并未在他们的重点布局之中,相对而言较为薄弱。这些国际巨头往往将 资源和精力集中在欧洲、北美等传统发达市场,而海外企业市场布局的不均 衡,为国内叉车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使它们能够在这些地区迅速填补市 场空白,建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其次,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中东及东 南亚地区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与扩张,直接带动了叉车等物流设备需求的急 剧增长,国内叉车企业因此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得益于中国一带一 路政策的强力推动,中国企业得以更顺畅地进军中东及东南亚市场,深入了 解当地市场特点,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市场策略。 全球叉车市场强劲,叉车销量持续增长。根据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的数 据,全球叉车销售量从 2013 年 98.88 万台增长至 2023 年的 213.74 万台, 复合年均增长率达 8.01%。

亚洲欧洲成为全球叉车主要消费市场,中国占据全球叉车市场主导地位。 根据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的数据,2023 年亚洲地区叉车销售量占全球的 比重高达 47.10%,欧洲地区紧随其后,比重为 30.02%。亚洲作为全球叉车 最主要的消费市场,主要得益于中国叉车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工 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的数据,自 2009 年以来,我国工业车辆销售 量稳居世界第一。

全球叉车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海斯特和永恒力做为叉 车行业的佼佼者,其主要业务布局在欧美地区。这两家公司均展现出了强烈 的出口积极性,尤其是永恒力,作为德国企业,其出口业务占比显著。具体 而言,海斯特作为美国企业,由于美国市场空间广阔且本土需求强劲,其出 口比例相对较低。这主要得益于日本与德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积极出口 策略,为海斯特等美国企业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海外龙 头企业凯傲集团由于布局出口较早,在全球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占据了较 高的份额。 相比之下,国内的合力和杭叉等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市占率水平仍然较低,但 这也意味着它们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国内企业可以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 当前,海外巨头主要布局在欧美市场东南亚市场以及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些地区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且竞争格局 尚未完全形成,为国内叉车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通过精准定位市场、优 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国内叉车企业有望在海外市场实现更大的突破, 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全球竞争力。

丰田叉车作为全球龙头叉车企业,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有深入且广泛的业 务布局,是国内企业在这些地区强有力的竞争者。在东南亚,丰田叉车凭借 其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以及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赢得了当地市场的 认可。丰田针对东南亚市场的特点,推出了多款适合当地环境和使用需求的 叉车产品,如 Toyota 8 系列内燃叉车和 Toyota 7 系列电动叉车等。这些产 品不仅耐用、稳定性高,还具备高效、节能的特点,深受当地客户的青睐。 丰田叉车在东南亚地区还建立了多个销售和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及时、专 业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东南亚的市场地位。 而在中东地区,丰田叉车同样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中东地区工业基础雄 厚,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制造业和物流业发达,对叉车等工业车辆的 需求量大。丰田叉车在中东地区推出了多款适合当地工业环境的叉车产品,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造业、物流业和仓储业等多个领域。丰田叉车在 中东地区也建立了稳定的销售和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解决方 案和优质的服务体验。凭借着高品质的产品、专业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丰田 叉车成为了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东南亚及中东地区的投资建设正处于显著的增长阶段。首先,印尼国内投 资规模在 2012 年至 2021 年期间呈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表明该国的经济 活力持续增强,投资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 展,印尼投资规模的增长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沙特运输设备市 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主要驱动力来自沙特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 投入和经济多元化战略的推动。与 2016 年至 2021 年的均值相比,2022 年 的工厂数量实现了显著增长,这反映了沙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方 面的强劲势头。随着沙特加大对交通、物流、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以及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增加,运输设备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和机遇。

中国叉车出口在亚洲地区的市场表现尤为亮眼。自 2018 年以来,中国叉车 在亚洲的出口收入持续攀升,由 58.2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2024 年前三季度的 133.2 亿元人民币。在此期间,尽管有所波动,但整体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 势。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地区的出口同比增速也远高于其他大洲,2024 年 1-9 月相较于前一年同期增长了 31.1%。这一增速体现了中国叉车在亚洲市 场的强劲竞争力。其他大洲如南美洲、北美洲等虽然也有增长,但增速和规 模均不及亚洲地区。

分区域来看,中国叉车出口呈多元化增长趋势,中东地区成为主要增长点。 其成为增长点的关键因素不仅在于当地制造业和基建建设需求的持续增长, 还受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具体来说,近年中东地区对制造业和基础 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资源,其丰富的资源和地域优势使其成为了全球制造 业和基建项目的热点区域。与此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地区带来 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与项目资金,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活动。国内公司在 中东地区出口量逐步扩大,预示着未来该地区将成为国内企业营收的主要 增长点。

1.3. 启示二:国内叉车企业仍可拓展出口方式

从市场拓展方式来看,海外巨头如丰田叉车公司等展现出多样化的策略,包 括合资合作、企业收购以及直接在海外设立生产工厂等多种方式,这些举措 极大地增强了其全球市场的渗透力和竞争力。相比之下,国内叉车企业在海 外拓展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安徽合力主要依赖于设立海外中心与合资 企业的模式进行海外市场的布局,而杭叉集团则更侧重于通过设立海外子 公司来拓展业务。为加速国际化进程,更有效地融入海外当地市场,提升品 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国内叉车龙头企业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通 过收购和建立海外工厂等多样化策略来加强其海外市场的渗透力。

2. 海外五大叉车企业成长与海外拓展史

2.1. 丰田工业:百年底蕴,全球化实力强劲

2.1.1. 百年历史底蕴,积极开展收并购行动

公司叉车龙头地位,深厚底蕴多元化布局全球。丰田自动织机株式会社 (Toyota Industries Corporation),简称 TICO,成立于 1926 年,以纺织机械 制造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多元化的大型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涵盖机械加 工、汽车零部件、物料搬运设备以及机器人技术等多个领域。自 2001 年起 公司叉车全球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 公司的发展可以分为 1926-1948、1949-1980、1981-1998、1999 至今 4 个阶 段。

第一阶段是 1926-1948 年,纺织业推动业务多元发展,日本产业机械化浪 潮。丰田佐吉是日本著名发明家,在获得织机的专利后,于 1926 年成立了 丰田自动织机有限公司。尽管公司的主要职能是织机的发明和制造,但该公 司有更大的抱负,即在纺织行业之外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和创新。这一驱动力 导致了公司重要的业务多元化努力,最终导致发动机、汽车、空气压缩机, 当然还有叉车的设计和生产。1933 年,公司成立了汽车部门,由丰田佐吉 的长子丰田喜一郎领导。1936 年,名称从“丰田”更改为“丰田”,因为后者 在日语片假名中可以用八笔书写。在东亚文化中,八被视为吉利数字。1937 年,汽车部门分离出来,成为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现丰田汽车公司)。1940 年,钢铁生产部分离出来,成为丰田制钢所有限公司(现爱知制钢株式会 社)。

第二阶段是 1949-1980 年,公司 IPO 募资,多样化叉车系列生产销售。丰 田于 1955 年开始开发其第一辆叉车。到 1956 年,LA 型 1 吨内燃机平 衡重叉车通过丰田汽车销售公司(现为丰田汽车公司)推出。叉车市场在 1960 年代迅速增长,1970 年丰田在日本高滨建立了一家生产工业车辆的 专门工厂。该设施占地超过 100 万平方英尺,至今仍用作丰田叉车的总部 和主要制造工厂。1970 年,丰田基于两个主要意识形态将丰田生产系统 (TPS) 系统化:“Just-in-Time”和“Jidoka(具有人情味的自动化)”。虽然 TPS 不断发展,但它目前已成为全球知名的理念,在全球所有丰田生产工 厂中都得到实践。在整个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开始设计和制造更多样 化的产品,包括柴油和电动叉车车队、起重能力高达 40 吨的型号,甚至还 有广泛的叉车附件和选项阵容。全球对这些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 1967 年丰田叉车在美国首次销售。

第三阶段是 1981-1998 年,进一步占领海外市场,设立海外制造工厂。随着 对美国的出口数量的增加,对海外制造设施的需求变得明显。1988 年,丰 田工业设备制造 (TIEM) 与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在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成 立合资企业,并于 1990 年开始生产。到 1995 年,丰田的全球叉车产量已 达到 100 万辆,并且仍然保持强劲势头。1995 年,丰田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TIESA)(现 Toyota Material Handling Manufacturing France SAS)作为丰 田汽车公司和 Manitou B.F. 的合资企业在法国成立。1998 年,TD Deutsche Klimakompressor GmbH (TDDK)是与 DENSO Corporation 的合资企业, 在德国成立,生产汽车空调压缩机。

第四阶段是 1999 年至今,公司全球化产业布局,收购建立多家子公司。2000 年收购瑞典的 BT Industries AB 并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电动叉车,进一 步提高了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为了统一制造和营销以及销售业务,丰田物料 搬运公司于 2001 年在丰田工业公司 (TICO) 旗下成立,在全球设有独 立部门,包括北美的美国丰田物料搬运公司 (TMHU)。同年,丰田在全球 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一,到 2002 年,它还在美国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一,这两 项荣誉至今仍保持着。2006 年 4 月,丰田物料搬运集团(TMHG)成立, 以促进丰田物料搬运和 BT 工业集团的整合。该合资公司提高了全球竞争 力,并通过相互供应彼此的产品、合作开发、重组销售和服务网络以及共享 生产技术来实现协同效应。这些协同效应使丰田能够继续将自己定位为真正的物料搬运设备全线供应商。

公司产品主要涉及物料搬运设备、车辆、纺织机械三大板块。1)物料搬运 板块,丰田工业公司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各种产品,从以全系列叉车为 中心的工业车辆到物料搬运系统。叉车占据全球最高市场份额,以 TOYOTA、RAYMOND 和 CESAB 品牌交付给世界各地的客户。2)车辆 板块,丰田自动织机开发和制造汽车和汽车相关产品,例如汽车、发动机、 汽车空调压缩机、汽车电子元件和设备以及冲压模具。3)纺织机械板块, 丰田集团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著名的日本发明家丰田佐吉和他发明的自动织 机。自成立以来,丰田自动织机的纺织机械业务一直开发、制造和销售纺织 机械,其中大部分供应给日本以外的客户。喷气织机一直在行业中保持着领 先地位。

丰田工业的物料搬运设备业务采用双组织结构的运营方式:负责叉车业务的 丰田物料搬运集团(TMHG)和从事物流解决方案业务的丰田自动化物流集 团(TALG)。TMHG 和 TALG 合作实现物料搬运设备业务的整体增长,同时 加强各自的业务。1)在 TMHG 的管理架构下,公司以 TOYOTA、BT、 RAYMOND、CESAB 和 Tailift 等品牌从事电动叉车业务。TMHG 相互利用 每个品牌的发展和销售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业务。TMHG 主要在三个 地区进行产品开发,即日本、北美和欧洲。2)在 TALG 管理架构下,丰田 物料搬运解决方案事业部与美国的 Bastian Solutions LLC、荷兰 Vanderlande 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德国的 viastore 正在开发、销售和其他方面进行合作主 要产品及系统在发挥个人优势的同时扩大业务的活动。

战略性收购,完善产业链上下游。自 2000 年以来,丰田工业实施了一系列 广泛的收购与并购战略行动,这些行动主要聚焦于物流搬运行业。通过这些 并购活动,丰田工业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其叉车及其他物料搬运产品的组合, 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领导地位,还成功拓展了公司在物流解决方案 领域的产品线。凭借丰田集团的核心优势——即高效的生产管理体系与卓 越的物流运作能力,丰田工业成功将其业务范畴延伸至包括配送中心在内 的仓储物流开发领域,从而构建了一个更为广泛且全面的产业链上下游整 合体系。

丰田于全球范围设立合资企业,逐步构建海外制造和分销网络。自 1970 年 代起,丰田先后在瑞士、美国、中国、法国、印度和德国等地设立制造基地 和合作企业,涵盖了从纺织机械到工业设备、汽车零部件等多个业务板块, 增强了其生产能力以及品牌在欧洲、亚洲和美洲市场的影响力。 1)1971 年丰田苏尔寿制造有限公司(Toyoda-Sulzer Manufacturing Ltd.)与 瑞士苏尔寿兄弟有限公司(Sulzer Brothers,Ltd.)成立合资企业,生产片梭 织机,标志着丰田正式拓展北美制造布局。 2)1988 年丰田工业设备制造公司(TIEM)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成 立,是与丰田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 3)1994 年丰田在中国成立丰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TIK),这是丰田通 商株式会社与六和机械厂的合资项目,进一步深化在亚洲市场的制造网络。 4)1995 年丰田工业设备有限公司(TIESA)(现 Toyota Material Handling Manufacturing France SAS)作为丰田汽车公司和 Manitou B.F.的合资企业在 法国成立,推动在欧洲的物料搬运设备布局。Kirloskar Toyota Textile Machinery Pvt. Ltd.(KTTM)作为 Kirloskar 集团的合资企业在印度成立, 以支持纺织设备的国际市场发展。 5)1998 年 TD Deutsche Klimakompressor GmbH(TDDK)是与 DENSO Corporation 的合资企业,在德国成立,生产汽车空调压缩机。

2.1.2. 叉车龙头地位显著,深耕中国市场

车辆营收占比下降,物料搬运巩固公司主营业务地位,公司营收在波动中 显著增长。1)分类营收方面,在 2016 年以前,物料搬运营收基本在 50% 左右小幅度波动,与车辆营收所占比例大致相同。2016 年由于汽车市场需 求减弱,导致车辆营收大幅下降,从而使物料搬运营收突破 60%,并在后面 的年份持续占比稳定于 60%以上。2)公司营收总体呈向上态势,CAGR 达 到了 5.84%。在 2010 年、2016 年均有所回落,主要源于2009 年经济危机 传到影响以及 2016 年车辆营收大幅下降所导致的。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水平不高但逐年上升,近年来趋于稳定。1)毛利率方 面,公司自 1995 年来,毛利率持续增长。于 2000 年实现较为显著增长,源 于公司收购瑞典领先仓库设备制造商BT,并在后续保持在15%左右。然而, 在 2009 年因经济危机传导效应使毛利率有所下降。在经济回暖后,丰田站 稳行业龙头地位,通过收购等一系列措施增强工艺技术,使毛利率继续增长, 并在 2020 年以后稳定在 20%以上。2)净利率方面,公司净利率走势和毛 利率大致相同。在 2009 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企业唯一一次出现亏损,其余 年份均保持正净利率。

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呈逐年波动中上升态势,体现公司良好短期偿债 能力与健康资金状况。公司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呈现出相似的趋势走向,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存货管理比例的相对稳定性。自 1995 年以来,公 司的流动比率从 0.83 稳步提升至 2024 年的 1.91,这一显著增长彰显了公司 偿债能力的持续优化。公司流动、速动比率在周期波动中总体上升。值得注 意的是,在特定年份,如 2002 年、2013 年及 2018 年,公司的流动比率和 速动比率出现了下降。这些波动可归因于公司在此期间进行的重大并购活 动:2001 年以 8.39 亿美元收购瑞士 BT 公司、2013 年以 7.6 亿美元收购 Cascade 公司,以及在 2017 年分别以 2.6 亿美元和 13.65 亿美元收购美国的 Bastian 公司和荷兰的 Vanderlande 公司。这些并购活动导致了公司短期负债 的增加,进而影响了比率的下滑。

巩固本土市场根基,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扩张。丰田工业在巩固其本土市 场份额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国际化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扩大全球销 售版图并显著增强企业的国际影响力。2007 年,丰田产业车辆(上海)有 限公司正式启航 BT 产品线的市场推广,此举标志着丰田叉车将其麾下的三 大知名品牌——Toyota、BT 及 Raymond 全面引入中国市场,旨在为中国叉 车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一站式全方位物流解决方案”(One Stop Shopping) 体验。目前,除上海总部外,丰田产业车辆还在天津、广州、大连设立了三 家直接销售分公司,并构建了昆山的生产基地以及覆盖全国 29 个省市的经销网络,其中包括 26 家授权经销商及 65 个销售服务点,专注于为中国工 业售后市场提供专业的工业产品管理服务,以灵活应对本土市场日益增长 的多样化需求。除丰田产业车辆所属公司外,公司还收购了台励福物料设备 搬运有限公司,在全国有 20 个销售网点。

2.2. 海斯特-耶鲁物料搬运设备公司:美国叉车龙头,深耕北美市 场

2.2.1. 历史悠久的北美叉车企业,历经多次收并购

海斯特-耶鲁物料搬运设备公司最初成立于 1929 年,前身为 Willamette Ersted 公司,最初是为太平洋西北伐木业生产绞车和起重机。1940 年,开 始生产用于其他外部工业的叉车。1989 年与耶鲁物料搬运公司合并。2012 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海斯特-耶鲁公司是美国一家全球领先的叉车和 物料搬运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提供全系列高质量、适合各种应用的叉车和 解决方案,包括属具和氢燃料电池动力产品,以及远程信息处理、自动化和 其他服务,旨在满足客户的特定物料搬运需求。 海斯特的历史发展进程可被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1929-1950 年为创 始与初步发展期,年均复合增长率(CARG)为 24.01%,第二阶段 1951-1979 年为扩张与国际业务发展期,CARG 达到了 12.45%,第三阶段 1980-2009 年为波动与复苏期,CARG 为 3.07%,第四阶段为 2010-2023 年为稳步发展 期,CARG 为 6.08%。

1)1929-1950 年,创始与初步发展期,CAGR 约 24%,伐木业起家,转向 叉车生产。1929 年,Ernest G. Swigert 创立了 Willamette Ersted 公司,主要 为太平洋西北地区的伐木业生产绞车和起重机。1934 年,公司采用“Hyster” 这一名称。海斯特的重要客户之一是卡特彼勒拖拉机公司,与其签订了独家 合同,为其伐木拖拉机供应绞车。随着 1936 年在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开设 工厂并开始全面制造,海斯特的业务开始扩展到伐木业之外,包括为其他行 业生产工业叉车。 2)1951-1979 年,扩张与国际业务发展期,CAGR 约 12%,进军海外市场, 销售大幅增长。从 1950 年代中期开始,海斯特开始大力进军国际市场。在 接下来的十年中,公司在苏格兰、澳大利亚、荷兰、菲律宾、巴西、南非和 加拿大开设了制造工厂和分销仓库。公司销售额在 1960 年代翻了两番,国 际销售占公司业务的 35%。1970 年代,海斯特继续扩张,叉车销售额占公 司总销售额的 90%以上。到 1979 年营收达到 6.83 亿美元,并且每股收益 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销售额增长。 3)1980-2009 年,波动与复苏期,CAGR 约 3%,应对双重挑战,公司并 购重组激发新活力。1980 年代初,海斯特面临经济衰退和日本竞争的双重挑战,导致销售额下降。公司通过实施重组计划和开发低端生产线来应对这 些挑战。到 1987 年,海斯特在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日本公司提起的反倾销诉 讼中获胜,并保持了 17%的市场份额。1989 年,NACCO Industries Inc.收购 了海斯特公司,并将其与耶鲁公司业务合并,形成了海斯特-耶鲁物料搬运 部门。1990 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的复苏,海斯特-耶鲁物料搬运公司在 1994 年创下了 12 亿美元的销售额记录。 4)2010-2023 年,稳步发展期,CAGR 约 6%,IPO 募股后公司独立稳步 发展。2012 年,在 NACCO 工业公司解体后海斯特-耶鲁公司独立,并于 2012 月 10 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14 年 12 月,海斯特-耶鲁的运营 公司 NMHG 收购了 Nuvera Fuel Cells. LLC,一家替代动力技术公司,专 注于燃料电池堆和发动机、氢气生产和分配系统。2016 年 7 月,海斯特耶鲁集团完成了对 Bolzoni S.P.A. 的收购,后者是拥有全球领先的 Bolzoni Auramo 和 Meyer 品牌的附具、叉子和升降台供应商。2018 年 6 月 1 日, 海斯特-耶鲁收购了浙江美利叉车有限公司 75% 的权益,该公司更名为 Hyster-Yale Maximal。

公司主要产品包含叉车、叉车属具、燃料电池等各个方面。在叉车方面,公 司覆盖了叉车的各个种类。公司目前的主要重点是扩展其模块化、可扩展的 平衡式叉车平台。公司的核心产品是模块化的,可扩展的 2 至 3.5 吨 ICE 叉 车,已在欧洲、中东和美洲市场生产。在叉车属具方面,公司拥有附属子公 司 Bolzoni,后者是工业物料搬运应用属具的领先品牌。Bolzoni 计划将重点 放在气缸制造创新、自动导引车(agv)附件以及现有产品的扩展选项上。 在燃料电池方面,Nuvera 专注于用于移动应用的燃料电池堆和发动机。 Nuvera 一直专注于将 45kW 和 60kW 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投入到有限数量的 仅靠电池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小众重型汽车应用中。

海斯特早年收并购情况: 1934 年,Electric Steel Foundry 和 Willamette Iron&Steel Works 合并为 Willamette Hyster Company,并生产了早期的跨式叉车模型。 1968 年,Hyster 收购了 Lewis-Shepard,一家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公司。 1989 年,Hyster 被 NACCO Industries 收购。NACCO Industries 创建了 NACCO Materials Handling Group (NMHG)),将两家公司整合为一家公司进 行整合和管理。 耶鲁收并购情况: 1930 年代,耶鲁在德国收购 BKS 叉车。 1985 年,耶鲁被 NACCO Industries,Inc.收购,并成立了耶鲁材料处理公司。 上市后海斯特-耶鲁以其叉车业务为核心基石,通过多元化战略拓展,构建 多层级的产品与服务业务体系。自 2012 年成功上市以来,公司不断寻求在 相关领域内的拓展机会,逐步实现了对 Nuvera、Bolzoni S.P.A.的收购,这些 举措显著增强了公司在燃料能源、叉车属具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与业务广度。此外,2018 年,海斯特-耶鲁公司进一步战略性地收购了浙江 美科斯叉车有限公司 75%的股权,这一决策不仅深化了公司在叉车制造领 域的专业积累,还显著增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 竞争中增添了新的动力。

Hyster-Yale 集团具有遍布五大洲的先进全球网络表现。Hyster、Yale、Bolzoni、 Auramo、Meyer、Hyster-Yale Maximal 和 Nuvera 等品牌在不同洲覆盖,同 时在各大洲均具有制造设施、服务及产品开发中心。叉车的区域产品开发中 心位于美国、中国、意大利、荷兰、英国、印度、菲律宾和日本。附件的开 发和创新在每个 Bolzoni 制造工厂进行,针对该地点生产的具体产品。 Hyster-Yale 还保持着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络,这使得公司与经销商能够紧密 关注到物料搬运车辆所在当地市场的需求。全球设计、本地交付的能力为经 销商和客户带来了成本节约和竞争优势。

海斯特采取海外部署制造工厂与分销仓库为主的全球布局方式。海斯特以 大型设备在二战期间在海外打响品牌,此后主要通过在海外设立制造基地 与分销仓库布局欧洲、南非和澳洲。公司通过收购意大利叉车企业拓展了在 欧洲、中东、非洲的叉车海外销售。 1)1934 年海斯特在英国的开设了其首个海外工厂,并且他们还通过与日本的 Kiichi Harada Company 合作,在日本销售叉车。 2)1944 年 Willamette Hyster Company 正式改名海斯特,通过大型起重机产 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将产品销往海外,拓展了加拿大、苏格兰、荷 兰等市场,逐步建立制造工厂和经销商组织的全球网络。 3)从 1950 年代中期开始,海斯特大力进军国际市场,在此后 10 年内公司 在苏格兰、澳大利亚、荷兰、菲律宾、巴西、南非和加拿大开设了制造工厂 和分销仓库。 4)1996 年公司收购了意大利的制造工厂后,在欧洲、中东和非洲推出了用 于仓库应用的全面叉车系列。 5)1999 年海斯特通过合作投资方式,在上海浦东新区设立的上海海斯特叉 车制造基地,投资额超过 3000 万美元。

2.2.2. 核心叉车业务营收稳增长,深耕美国市场

叉车业务作为主要核心业务占比稳定,子公司 Bolzoni、Nuvera 发展潜力 有待挖掘。自 2009 年至 2023 年期间,叉车业务始终占据公司主营业务的 主导地位,其营收贡献率始终维持在 94%以上的高水平。在主营业务方面, 在 2014 年收购 Nuvera、2016 年收购 Bolzoni 后,Nuvera、Bolzoni 作为其 子公司分别于 2015 年、2016 年开始实现创收,使海斯特公司营收呈现更加 多元化。然而,尽管 Nuvera 和 Bolzoni 品牌的营收在近年来呈现波动上升 的趋势,并在 2021 年达到峰值 5.80%,但与叉车业务相比,其营收规模仍 然相对较小。这反映出 Nuvera 和 Bolzoni 品牌的发展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增长速度尚需进一步提升。

美国作为公司主要业务地营收稳定。从地区表现看,美国和欧洲地区持续展 现出稳健的营收增长态势,这主要得益于两地成熟的市场环境、稳定的客户需求以及公司有效的市场拓展策略。相比之下,亚太地区的市场表现较弱, 尽管 2018 年海斯特对浙江美利公司进行战略性收购,但亚太地区的营收占 比仍在低位波动。

2009 年至 2023 年以来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有较大波动,总体呈上升态势。 1)净利率方面,2016 年之前,公司的核心业务主要集中在叉车业务上。随着 企业对叉车装备的持续升级以及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公司的净利率呈现 出逐年上升的态势。自 2014 年起,公司为了拓展业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 的收购与并购活动,这些举措虽然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但同时也大幅 增加了非营业成本,特别是向子公司的投资,从而导致了净利率的暂时下滑。 特别地,2021 年的净利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降低,这主要是由于 2020 年新 冠疫情的滞后影响所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以及子公司业务的顺利 开展,公司的净利率再次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010 年以来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均呈下降趋势,2021 年以来资产负债 率显著升高,公司偿债能力与资本结构需要优化提升。公司当前的流动比 率和速动比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一现象在机械制造厂商中可部分归因 于其采用的先收款后交货的业务模式。自 2010 年以来,这两个关键短期偿 债能力指标均呈现出持续的下降趋势,需关注其可能存在的短期偿债风险。在资本结构方面,公司自 2010 年至 2015 年间经历了资产负债率的持续下 降,并在随后的 2015 年至 2020 年期间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这反 映出公司在此期间拥有较为稳健和良好的资本结构。2020 年全球公共卫生 事件爆发以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

2.3. 三菱物捷仕:背靠三菱重工,品牌认可度高

2.3.1. 三菱重工子公司,全球布局创新多样化产品

三菱物捷仕公司是三菱重工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成立于 2017 年,其业务 包括物料搬运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它的产品线涵盖较广,包括 电动和内燃叉车、运输机器人、自动仓库、局域网等物流设备和系统。 第一阶段,1970 年-1979 年,起步阶段。三菱重工开始了叉车业务,相模原 制作所第一期工程完成并开始生产叉车。在此后的几年中,三菱重工开始销 售汽油、柴油叉车。1979 年以荷兰亚美尼亚市作为售后服务据点,成立了 Mitsubishi Forklift Europe B.V.(MFE)。 第二阶段 1980 年-1992 年,海外拓展阶段。三菱重工开始向北美出口叉车, 并出售柴油 40 吨车。1988 年,在美国休斯顿市设立 Mitsubishi Forklift America Inc.(MFA)实现北美现地生产。为了统括海外的销售、生产、售后服 务业务,1992 年三菱重工(MHI)、三菱商事和美国 Caterpillar 公司设立了 Mitsubishi Caterpillar Forklift 公司。 第三阶段 1993 年-2017 年,2700 亿日元,海外扩展及重组阶段。2013 年公 司扩大海外各地的叉车事业,三菱物捷仕叉车事业部与日本输送机株式会 社合并,成立了力至优三菱叉车株式会社(MN)。三菱物捷仕于 2017 年正 式成立,由四家全球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合并而成,这四家公司分别是 Nippon Yusoki (Nichiyu)、三菱重工的叉车部门、TCM 以及日产叉车。作为 物流设备制造商,它们都拥有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广泛的销售网络。 第四阶段,4330-4500 亿日元,2018 年-2019 年,全球布局与产品创新阶段。 三菱物捷仕分别在欧洲和美洲成立了地区总部公司。随后三菱物捷仕美洲 公司收购了 Pon Material Handling, NA, Inc。在此期间,公司产品也在不断 创新,三菱物捷仕推出激光引导无人叉车"RACK FORK Auto",以及 ALESIS 系列电动叉车。 第五阶段,4500-4000 亿日元,2020 年-2021 年,技术发展与市场扩展阶段。 欧洲子公司 Rocla 、Unicarriers 和 UniCarriers 分别更名为三菱物捷仕欧洲 Oy、三菱物捷仕欧洲 A.B.和三菱物捷仕欧洲 S.A.。公司在欧洲市场推出了 中型平衡重电动叉车 EDiA XL,并研发出日本首台激光引导的冷藏库无人 叉车。 第六阶段,4600-6100 亿日元,2022 年-2023 年,自动化与合作阶段。三菱 物捷仕对北美市场的框架进行了重组,同时美国子公司与德国 Jungheinrich AG 成立了合资企业 Rocrich AGV Solutions,加强了在北美市场的自动引导 车业务。此外公司进入日本自动叉车业务,推出了配备 ΣSynX 的新型无人 叉车。

三菱物捷仕针对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采取了多样化的产品策略。在亚太 地区及南非,产品种类较为丰富,包括多种电动和内燃机动力的叉车。在美 洲,为满足市场对于大型物流和仓储的需求,公司侧重于大型叉车和高位拣 选叉车的销售。在中国,为应对电动物流设备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的中国 产品线重点放在电动化产品的拓展,提供了多种电动叉车和搬运设备。在欧 洲、中东及非洲,公司提供了前移式和多向叉车,以及一些特定的叉车型号, 如 EDiA 和 PREMiA,这反映了市场对于高性能叉车以及在有限的空间内进 行高效作业叉车的需求。

三菱物捷仕通过在全球建立工厂和经销商网络布局海外市场。三菱物捷仕 是三菱重工和美国叉车制造商 UniCarriers Corporation 合并而成的公司,在 欧洲、亚太和美洲都设有地方总部。Mitsubishi Logisnext Europe(MLE)是 公司在欧洲的总部,于 2018 年 4 月 1 日成立,该公司通过其在 10 个国家/ 地区的子公司以及经销商网络覆盖了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市场。该集团的生 产和开发地点位于芬兰,西班牙和瑞典。

1)1970 年三菱重工正式成立,开始向北美和欧洲出口柴油和汽油叉车,在 此十年间,公司在荷兰成立售后服务点并在美国休斯顿市设立叉车工厂,由 此开始了北美洲叉车本地化生产。 2)1992 年为了统括在海外的销售、生产、售后服务的业务,三菱重工(MHI), 三菱商事和美国 Caterpillar 公司设立了 Mitsubishi Caterpillar Forklift 公司, 分别在美国、荷兰、新加坡设立了新公司,逐步扩大了三菱物捷仕在亚洲的 市场。 3)2011 年为了加强在亚太地区和非洲的业务,三菱物捷仕在中国大连建立 生产工厂,产品正式出口东南亚、大洋洲、南非。次年,大连工厂开始向中 东和北非供货。

2.3.2. 全球化市场布局,营收稳定增长

公司规模体量大,主要生产地为亚洲。截至 2023 年底,公司共有员工 12056 人,其中 5232 人位于日本占比 43.40%;共有生产工厂 12 个,共有 4 家位 于日本,占比 33.33%。

近年欧洲从事销售的子公司数量增长较快。截至 2023 年 12 月,集团由 42 个法律实体(子公司)组成,三菱重工是通过中间控股公司直接或间接的最终 母公司。其中有 36 家子公司从事生产有关的活动,有 14 家位于亚太地区 (含日本),占比 38.89%。

公司营业 2023 年增长较快,同比增长 32.23%,主要由工业车辆业务贡献。 公司产品中工业车辆生产和物流服务营收占比大,提供了 90%左右的营业 收入。美洲为主要销售市场,为公司提供了约 53%的营业收入。

近年来公司重点拓展美洲市场。2020 年各地区营收由于疫情经历了一波下 滑,于 2020 年达到历史低点,亚洲(含中国)营业收入下降最为显著,达 到-28.32%。日本近年来营收较为稳定,其他地区在 2022 年都迎来了最高 点,其中美洲同比增长 64.82%,营业收入达到 2960.7 亿日元,这得益于公 司在北美地区业务线的整合以及与新的仓储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公司资产负债率近年约为 40%,ROE 位于 2%-7%左右。2023 年公司总资 产规模达 5314 亿元,公司存货周转率约为 7.7。在资本结构方面,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此期间呈现出较大波动。在 2010 年,资产负债率较高,达到了 57.41%。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资产负债率也大幅下降。然而,从 2018 年开 始,随着总负债的上升和总资产增长速度的放缓,资产负债率又呈现出上升 的趋势。到 2023 年,资产负债率已经上升到了 56.32%,公司的资本结构在 一定程度上有所恶化。从公司的盈利能力来看,近年来较为稳定。在 2014 年和 2015 年,ROE(摊薄)较高分别达到了 16.30%和 29.95%,这是自 2010 年以来的最高值。然而,从 2019 年开始,ROE(摊薄)又呈现出下降的趋 势。到 2023 年,ROE(摊薄)为 6.59%,虽然有所回升,但仍然处于较低 水平。从存货周转和资产利用率的表现来看,公司的存货周转率近年来较为 稳定,但整体仍然较低;流动资产周转率出现波动,且近年来有所下降;而 固定资产周转率则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这反映出公司在存货管理和流 动资产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在固定资产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 效。

2.4. 凯傲集团:脱胎于林德叉车,并购拓展全球

2.4.1. 脱胎自林德叉车,并购广泛布局全球

凯傲集团脱胎于林德集团,林德集团自 1977 年布局叉车业务。2006 年 9 月, 林德集团将叉车业务部门正式更名为凯傲集团。凯傲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工 业叉车、仓储技术及相关服务和供应链解决方案,他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 地区通过对物流解决方案的设计、建设和完善,帮助工厂、仓库和配送中心 不断优化其物资流和信息流。凯傲集团是欧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工业车辆制 造商,也是仓储自动化领域里的领先供应商。 凯傲集团发展阶段: 1)1977 年-2008 年,起步阶段,营收规模 0-30 亿欧元。林德物料搬运自 1977 年接管了工业卡车制造商贝克物料搬运公司后开始积极拓展叉车业务, 先后进行了三次并购收购。2006 年林德物料搬运成为新成立的凯傲集团的 一部分,集团主要从事物料搬运设备制造,其产品用于内部物流、仓库自动 化设备等。 2)2009 年-2013 年,并购积累阶段,营收规模 30-45 亿欧元。凯傲集团在 此期间收购了 3 家公司,积极拓展海外的业务。在中国和印度建立多家工 厂,涵盖了叉车制造和物料搬运设备业务。凯傲集团成为了世界第二,欧洲 第一的工业卡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和巴西市场也占据主导地位。 3)2014 年-2017 年,高增速阶段,营收规模 45-75 亿欧元。凯傲集团 2014 年被纳入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中型股指数(MDAX)。同年集团进一步拓 展亚太地区市场,开始在印度销售电动叉车和燃油叉车以及仓储相关产品。 在此期间,凯傲集团旗下的林德物料搬运公司进行了三次收购,包括比利时 公司 Egemin、美国公司 Retrotech 以及 Dematic。 4)2018 年-2021 年,稳发展阶段,营收规模 80-110 亿欧元。凯傲集团扩大 了在中国的业务并积极开展并购业务成立新公司。在此期间凯傲集团在印度开设用于生产柴油、电动叉车、电池驱动托盘车和伸缩叉车的工厂,在济 南开设平衡重卡车工厂,包括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办公空间。

凯傲集团旗下品牌:凯傲集团主要是由林德物料搬运、STILL、德马泰克 (DEMATIC)、宝骊(Baoli)、Fenwick、OM 等旗下品牌组成。其中 Fenwick 和 STILL 是林德物料搬运旗下的品牌,分别在 1984 年和 1973 年加入林德 物料搬运,专注于欧洲和巴西市场。OM 是凯傲集团旗下品牌,于 2017 年 和凯傲收购的印度公司 Voltas 联合推出“OM Voltas”品牌。德马泰克(Dematic) 于 1819 年成立,自 2016 年以来一直是凯傲集团的一部分。宝骊(Baoli) 成立于 2003 年,2009 年加入凯傲集团。

凯傲集团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核心:工业车辆及服务和供应链解决方案。凯 傲集团在工业车辆领域拥有强大的专业实力,其产品组合涵盖了内燃平衡 重式叉车、电动平衡重式叉车、仓储叉车等多种工业车辆,可根据客户需求 提供了多种配置和选项,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应用需求。凯傲集团在供应链 解决方案领域积累深厚,其提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生 产制造、物流配送到终端销售的全链条服务,包括输送机系统、分拣系统、 AGV 系统、存储系统等。

凯傲集团业务广泛布局全球。凯傲集团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有多个生产 工厂,主要销售平衡重式叉车、电动叉车、仓库叉车等;欧洲市场对技术创 新和产品质量有较高要求,关注高端叉车。凯傲集团在美洲地区销售的产品 包括电动和内燃机驱动的平衡重式叉车,以及仓库技术;美洲市场对叉车的 耐用性和操作效率有较高的需求。凯傲集团在亚洲地区主要销售电动或内 燃机的平衡重式叉车和仓库叉车;亚洲地区市场变化快速,关注经济型产品。

凯傲集团通过并购策略实现了迅速且广泛的业务扩张。凯傲集团的前身(林 德叉车)自 1977 年起,便积极采取并购的方式不断壮大企业规模,这一战 略不仅加速了其市场渗透,还极大地丰富了其产品线和全球布局。林德自成 立以来,已经成功完成了超过 11 次的收购与并购项目,这些交易不仅巩固 了其在工业车辆领域的领先地位,还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市场份额的显著提 升。这些收购活动主要集中在工业车辆生产领域,特别是叉车产品的多元化 发展上,从而能够提供更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包括电动叉车、内燃叉车、 仓储叉车、重型物料搬运设备等。

凯傲集团采取海外并购与新建工厂并重的全球布局策略,快速获得目标市 场的客户基础和销售渠道,实现业务的快速拓展以及其在全球叉车市场的 广泛布局。 1)早在 1984 年,凯傲集团就通过收购法国 Fenwick 叉车公司,迈出了其海 外拓展的第一步。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凯傲集团在欧洲市场的地位,也为其 后续在全球其他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凯傲集团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继续扩大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在 2010 年,凯傲集团收购了中国宝骊,并在当地设立总部,成功打入中国市场。这 次收购不仅提升了凯傲集团在全球叉车市场的竞争力,也为其在中国市场 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从 2011 年到 2014 年间,集团相继在印度收购 Voltas 叉车公司、在巴西 开设新工厂、以及在北美收购林德工厂。这些举措不仅加强了凯傲集团在全 球叉车市场的领导地位,也使其能够更灵活地应对不同市场的需求。

2.4.2. 布局全球,欧洲、美洲、东亚地区实力强劲

公司规模庞大,生产实力雄厚,其主要生产基地位于西欧地区。截至 2023 年底,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广泛的国际布局。具 体来说,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有员工超过 42000 人,其中 23590 人位于西 欧地区,占比高达 56.77%。在生产方面,公司共设有 31 个生产工厂,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4 家工厂位于西欧,占比 45.16%。除了在西 欧地区的强大布局外,公司还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销售和服务网络。 其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全球六大洲,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了一站式的物 流解决方案。

欧洲的生产子公司数量增长迅速,巩固了全球工业车辆和供应链解决方案 领域的领先地位。截至 2023 年 12 月,KION GROUP AG 由 143 个法律实 体(子公司)组成,这些子公司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 的企业网络。在这些子公司中,有 31 家专注于从事与生产相关的活动,这 显示了集团对生产环节的重视和投入。值得注意的是,在这 31 家生产子公 司中,有 18 家位于欧洲,占比高达 58.06%。

公司营业收入保持约 100 亿欧元,2021 年增长较快,同比增长 23.41%。公 司产品中工业车辆和服务营收占比大,提供了 74%左右的营业收入。欧洲、 中东和非洲为主要销售市场,给公司提供了约 67%的营业收入。

公司营业收入近年保持约 80 亿元,毛利率保持在 5%-10%间,净利率保 持在 5%左右,盈利能力较强。2020 年受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影响,公司营 收下降,2021 年营收恢复,净利润恢复超疫情前高位水平。分地区看,公 司近年来各地区营收均有所增长,美洲地区的增速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亚 太地区和欧洲增速始终相对平稳,近年来中东、非洲提供了高增速,但业务 基数很低。2017 年由于对德马泰克的收购公司营收迎来了显著的增长,特 别是美洲地区同比增长 222.57%。2021 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公司的订 单量和收入仍有较为显著的增长,超过了疫情前最高水平。

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 70%,ROE 位于 10%-15%左右,周转情况较稳定。 2023 年公司总资产规模达 170 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稳定,约为 60%,资 产健康,库存周转稳定。

2.5. 永恒力:内部物流解决方案商,核心聚焦欧洲市场

2.5.1. 先进内部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扩张全球业务

德国永恒力(Jungheinrich)是全球知名的内部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成立于 1953 年,总部位于德国汉堡。永恒力致力于提供专业的物料搬运设备、物 流系统和售后服务,能够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永恒力的主要业 务包括叉车、货架系统以及内部物流整合等系列产品。在全球 40 个国家设 立了销售公司,并与 80 多个国家的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第一阶段:1953-1968,叉车业起步阶段。1953 年 Friedrich Jungheinrichch 创 立了永恒力。公司建立后推出了电动堆垛机与电动托盘车。1960 年 Jungheinrich 推出的 Ameise 牌中型堆垛机系列,公司在叉车业中已拥有了 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期间公司不断推陈出新,推出“ETX 系统高架堆垛机” 形成了最初的物料运搬设备六大系列。 第二阶段 1969-1989,扩张与创新阶段。公司先后在挪威和西班牙成立了新 公司,积极扩张海外特别是欧洲的业务。1982 年引入了自动货架堆垛机 ARS 系统,标志着公司进入自动化叉车作业领域。在此之后永恒力持续创新,引 入自动化的订单拣选系统,推出新一代的前伸式叉车、环保型柴油 /液化气 叉车以及世界第一台配备中央控制杆“Multi - Pilot”的前移式叉车。 第三阶段:1990-1999,重组与海外扩张阶段。永恒力合并了国内公司,并 转变为股份制公司,同年永恒力上市。公司在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成立了新 的海外分支机构。1994 年收购了英国 Boss Group,同时在斯洛文尼亚和斯 洛伐克也开设了新的海外分支机构。 第四阶段:2000-2023,进入中国市场和持续扩张阶段。2004 年永恒力开设 了新的海外分支机构,并与宁波如意(中国)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2012 年 在中国上海开设了新工厂——永恒力叉车(上海)制造有限公司。在此期间, 永恒力也积极扩张全球业务,先后在土耳其、希腊、美国和新加坡成立了新 的海外分支机构。公司的战略重点转向“物流系统”,收购了主营堆高机的 MIAS 公司,并创建了新部门——“物流系统”。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内部物流业务与金融服务。内部物流业务包括新卡车业 务、短期租赁、二手设备维修及销售和售后服务。金融服务则是向市场销售 材料处理设备和仓储技术产品以及提供融资业务,公司拥有专业的全方位 服务,涵盖物料搬运的开发、制造、销售以及售后。

公司通过收购加速业务布局。永恒力自 1994 年起共有四次收购项目,集团 子公司遍布全球。收购主要发生在工业车辆生产及仓库自动化解决方案方 面,涵盖多种叉车产品和服务。

永恒力主要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方式扩大其在全球的影响力。 1 ) 1956 年 , 永 恒 力 公 司 在 奥 地 利 设 立 了 第 一 家 外 国 销 售 公 司 HermannF.JungheinrichGmbH,这标志着其海外市场拓展的起点。随后,在 1960 年,公司又在瑞士成立了另一家外国子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欧洲 市场的地位。 2)进入 60 年代后,永恒力公司开始加速其在欧洲市场的布局。1962 年19670 年间公司在法国、丹麦、挪威开设了新的外国分公司,在荷兰和英国 成立了外国分支机构,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北欧地区的影响力。而在南欧市场, 公司于 1970 年在西班牙开设了新的外国分公司,开始了在该地区的业务布 局。 6)进入 90 年代后,永恒力公司开始关注东欧和新兴市场的发展。1992 年, 公司在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成立了新的外国分支机构。1993 年,公司与林 德合资在捷克共和国成立了 ULI 发动机工厂,进一步推动了在该地区的业 务发展。此外,公司还在波兰(1994 年)、葡萄牙(1999 年)等新兴市场成 立了外国分公司,体现了其全球布局的雄心。 7)在 21 世纪初,永恒力加速了其在亚洲、美洲和东欧市场的布局。2000 年,公司在土耳其、希腊、美国和新加坡成立了新的外国分支机构。2002 年, 公司在巴西成立了一个新的外国分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南美洲的影响 力。2003 年,公司又在俄罗斯、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成立了新的外国分支机 构,并在芬兰和中国开设了新的外国分支机构。 8)在中国市场,永恒力公司于 2004 年与宁波如意成立了合资企业,进一步 加强了其在中国的业务合作。此外,公司在澳大利亚、南非和罗马尼亚也设 立了直接子公司(2015 年),进一步完善了其全球业务网络。

2.5.2. 深耕欧洲市场,子公司布局全球

公司规模体量大,主要生产地为德国。截至 2023 年底,公司共有员工 21117 人,其中 8688 人位于德国占比 41.14%;共有生产工厂 12 个,共有 7 家位 于德国,占比 58.33%。

公司整体内部物流业务营收月 45 亿欧元,2023 年增长较快,同比增长 16.44%。西欧(含德国)为主要销售市场,给公司提供了约 65%的营业收 入。公司产品中内部物流业务营收占比大,提供了 79%左右的营业收入。从 产品类型来看,内部物流业务作为公司主营业务近年来总体保持稳步上涨 的趋势,营收从 2013 年的 23.15 亿欧元发展到 2023 年的 55.95 亿欧元。 2020 年前各项产品的营收一直展现出稳健增长的姿态,2020 年受到疫情影 响,各产品营收显著下滑。不过得益于公司及时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把外部因素对生产线的影响降到最低,次年的产品营收均已恢复正增长。2023 年通 过对 Storage Solutions 集团的收购以及捷克新建工厂的投产,公司创造了新 的营收增长点,内部物流业务和金融服务营收均超过历史高点。从地区来看, 2017 年西欧超过东欧成为永恒力的最大市场,并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 头和其他国家和地区拉开较大差距。

公司营业收入近年保持约 55 亿欧元,毛利率保持在约 30%,净利率保持在 4-6%左右,盈利能力较强。2020 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公司营收下降,2021 年营收恢复,净利润恢复超疫情前高位水平。

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 70%,ROE 位于 10%-15%左右,周转情况较稳定。 2023 年公司总资产规模达 69.11 亿欧元,公司存货周转率约为 5。从总资 产来看,得益于公司不断进行扩张活动,公司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从 2010 年的 23.94 亿欧元增长到 2023 年的 69.11 亿欧元。 从 ROE 来看公司的盈 利能力在 2017 年达到顶峰 14.64%后有所下降,但在 2023 年回升至 14.00%。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得益于资产结构的调整近年来公司债务持续减少,财务 风险降低,2023 年由于对 Storage Solutions 集团的收购,上半年自由现金流 为负,如果不考虑收购,永恒力的自由现金流为正值。从周转效率来看,流 动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虽然有波动但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这表 明公司在短期内利用流动资产的效率降低,在固定资产利用方面存在效率 问题。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导致市场需求减少,生产线产能没有 完全利用。

3. 国内叉车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3.1. 杭叉集团:全球设立销售子公司及服务网络,加快国际化

公司深耕叉车 68 年。公司前身为 1956 年成立的杭州机械修配厂。1974 年 开始试制叉车并取得成功。公司 2000 年通过改制成为杭州叉车有限公司, 2003 年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更名为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于 2016 年底在上交所上市。杭叉集团及其前身生产叉车已有近 70 年历史,目 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叉车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之一。

营收呈逐年增长趋势,穿越行业周期影响。在 2014 年到 2023 年,营收由 55.59 亿元增长到 162.72 亿元,CARG 达到了 12.67%;归母净利润由 3.98 亿元增长到 17.20 亿元,CARG 达到了 17.66%。公司营收在波动中呈逐年 上升趋势,突破了行业的下行趋势影响,展现出一定性的韧性。2022 年, 面对国内叉车市场需求的萎缩,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出口提速等策略, 有效抵御了市场波动,维持利润水平稳定。进入 2023 年,公司业绩迎来爆 发,归母净利润环比大增 74.16%,显示出公司产品升级与成本控制的显著 成效。在 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继续维持前一年的优秀表现,营收达到 127.33 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 15.73 亿元。

公司主营叉车业务,毛利率、净利率维持稳定。杭叉集团主要营收来自叉车 业务,常年营收占比稳定在 90%以上。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一直保持着稳定 水平。值得注意的是 2021 年毛利率的下降源于公司的销售费用开始不包含 运输费用以及当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缘故。公司近年来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海外市场不断拓展以及配件市场的开拓,推动了净利率的上升。 公司 2024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达到了 22.67%和 12.91%,均处于较高水平。

杭叉集团通过全球设立销售子公司和服务网络,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公司 在德国设立首个海外子公司后,陆续在美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墨 西哥、巴西等地成立子公司,并设立了北美研发中心和欧洲配件服务中心, 逐步覆盖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东南亚等主要工业车辆市场,海外 销售规模不断扩大。推动杭叉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1)2016 年杭叉在德国设立首家海外子公司 HANGCHA EUROPE GMBH I.G., 并在泰国成立东南亚子公司 HANGCHA THAILAND CO. LTD.,标志着公司 开始在欧洲和东南亚的布局。 2)2017 年杭叉在美国成立了 HC FORKLIFT AMERICA CORPORATION,进 一步拓展北美市场,加快国际化发展。 3)2019 年公司在加拿大成立了子公司 Hangcha Forklift Canada Inc.,巩固其 在北美地区的销售网络。 4)2020 年杭叉设立了北美研发中心,为北美市场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持,进 一步增强本地化服务能力。 5)2022 年杭叉在荷兰和澳大利亚分别成立了 Hangcha Netherlands B.V.和 HC Forklift Australia Pty. Ltd.,推动公司在欧洲和澳洲市场的扩展。 6)2023 年集团继续扩展南美市场,分别在墨西哥和巴西成立了子公司 Montacargas Hangcha De Mexico 和 HANGCHA BRASIL LTDA.,进一步覆 盖南美洲的工业车辆市场。

3.2. 安徽合力:坚持自主品牌出海,大小市场全覆盖

公司深耕叉车领域 66 年。公司的前身是安徽叉车集团公司的核心层企业— 合肥叉车总厂,始建于 1958 年。1993 年 9 月,安徽叉车集团公司通过定向 募集方式,独家发起设立了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1996 年合力在上交所 挂牌上市。2006 年,叉车集团进入世界工业车辆行业 10 强,2016 年位居 国际第 7 位。公司在国内拥有自主营销网络,建立了 25 个省级营销网络和 500 多家销售服务网点,拥有完善、健全的服务体系。

公司营收稳健增长,盈利趋势持续向好。2014-2023 年合力营收由 55.59 亿 元增长至 174.71 亿元,CARG 达到了 13.57%,体现了较大的业绩增长。凭 借锂电叉车销量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公司营收稳定向好,2024 年 H1 实 现了 90.09 亿元的营业收入。除 2015 年以及 2021 年外,公司归母净利润均保持正值。2021 年缘于 2020 年疫情的传导效应,叉车行业下行周期影响、 原材料价格上升叠加导致公司净利润减少。公司总体盈利能力发展态势良 好,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由 6.34 亿升至12.78 亿元。CARG达到 26.32%。

营收主要来源叉车业务,毛利率、净利率保持稳定。合力公司作为叉车制造 领域的佼佼者,其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长期稳定在 95%以上。自 2014 年起, 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维持在约 20%和 8%的水平,展现出稳定的盈利能力。 近年来,受产销规模扩张、原材料价格上行及运输成本结构调整影响,2020 至 2021 年间毛利率与净利率略有下滑。然而,自 2022 年起,得益于原材 料成本回落、人民币汇率贬值以及电动叉车产品比重上升,合力公司盈利能 力显著增强,2023 年毛利率回升至 20.61%,净利率达到 8.1%。

安徽合力坚持自主品牌战略,通过国际市场区域代理制,实现大市场与小 市场的全面覆盖。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公司逐步加快人员和资本的 全球化布局,相继在欧洲和东南亚设立区域中心,同时深化与德国永恒力、 采埃孚等全球领先企业的合作,形成了覆盖工业车辆整机、核心零部件和后 市场业务的高端产业链体系。目前,合力已在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商标, 产品销往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参与全球竞争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与 竞争优势。 1)1991 年,合力成为安徽省首批具有“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开始将扩大 出口作为主要战略目标,并坚持自主品牌路线。产品逐渐批量出口欧美等发 达地区,被国内外同行称之为“世界叉车制造业迟到的大力士”。 2)2005 年,合力被授予“红名单”企业,标志着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和信誉度的提升。 3)2014 年,合力在法国北部投资设立了合力欧洲中心,进一步巩固了其在 欧洲市场的布局和拓展。 4)2015 年,合力与德国永恒力合作,成立了永恒力合力工业车辆租赁公司, 加强在工业车辆租赁领域的竞争优势。5)2017 年,合力与采埃孚合作成立了传动系统合资公司,加速了核心零部 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6)2018 年,合力在泰国成立了合力东南亚中心,以进一步提升中国产品在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

保姆级教程,彻底搞懂Java继承的五种用法
beat365英超欧冠平台

保姆级教程,彻底搞懂Java继承的五种用法

📅 06-30 👁️ 5213
洗照片多少钱?2023年最新价格及影响因素解析
beat365英超欧冠平台

洗照片多少钱?2023年最新价格及影响因素解析

📅 07-05 👁️ 8033
空调吹出来的风不冷是怎么回事 空调吹出来的风不冷原因分析【详解】